实验室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发展前沿,围绕低温工程学的重要基础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团队优势、学科交叉优势,深入系统地开展工作,争取在新型低温制冷方法、低温清洁能源技术、低温生物医学、大型低温系统关键技术、先进低温材料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在低温工程学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创新,推进其在能源、环境、信息、航天、健康、科学前沿探索以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低温工程学领域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研究条件建设,使实验室发展为国内外低温工程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现面向所外发布2022 -2023年度开放课题,欢迎申请。
一、开放对象
国内外具有助研、讲师、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具有同等研究能力的研究人员,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二、研究方向
(1) 低温流体与固体热物性、力学、电磁特性研究
重点包括:低温混合工质流体热物性基础数据研究;新型低温功能材料(磁制冷、热电制冷、铁电制冷等)热物性、力学特性研究;材料低温处理新技术及改性机理研究。
(2) 低温传热及新技术研究
重点包括:高热流密度传热技术(液态金属、纳米流体、微通道沸腾换热等);交变流动转捩特性及回热器、换热器机理研究;深冷多元混合工质流动冷凝与沸腾传热机理研究;低温流体微尺度传热特性、机理及强化传热新技术研究;液氦传热新技术。
(3) 先进低温系统中的能量传输与转换机理研究
重点包括:液氦温区透平膨胀技术;煤层气/天然气液化技术;新型交变流动制冷、热声制冷/热泵研究;新型固体制冷方法研究;新型低温储能技术研究;冷能利用技术研究。
(4) 低温生物热医学理论和新技术研究
重点包括:低温生物医学热物理问题研究;先进低温医学方法与医疗装备技术研究;生物材料低温保存机理研究;纳米材料合成及其生物应用;脑冷却方法;人体热舒适技术。
(5) 制冷与人工环境技术研究
重点包括:易腐食品保质控制方法与高效冷链装备技术;新能源汽车一体式空调技术;先进热管理技术;高效热泵技术;超低能耗人工环境技术。
三、基金申请程序
(1) 申请基金课题须填写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见附件)
(2) 基金申请书一式三份(签字盖章)报送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电子版发送地址见下。
(3) 申请课题由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评审择优录取。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室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交叉学科的课题将优先考虑给予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优先。为了鼓励开放流动、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工作者来重点实验室工作,在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同国内外开展合作的研究项目。批准后的申请课题列为实验室研究课题,下达研究经费。
(4) 申请人在课题申请前与拟合作的题目组有关负责人和研究员共同讨论,确定好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已申请过本室开放课题的人员,在已有课题未结题之前,不得申请新课题。课题完成期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5) 本室外聘研究员不必申请开放课题,可直接进行合作研究。
(6) 研究组构成请见附件“课题组联系方式”。
四、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1) 课题开展时间一般以1年为期,不超过2年。
(2) 课题申请金额不超过3万元,金额一次核定,分阶段拨给。
(3) 本研究基金由实验室统一管理。根据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财务管理规定以及“重点实验室管理条例及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经费使用不得违反财务制度。
五、课题及成果管理
(1) 资助课题结束后,必须向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学术论文或报告,课题工作中的原始资料,档案及目录。
(2) 申请人须在国际或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方可申请结题验收。
(3) 开放课题研究成果双方共享。申请人在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成果中应署本实验室名,并注明该成果受到本实验室资助。
实验室中文名: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理化技术研究所)
实验室英文名:CAS Key Laboratory of Cryogenics, TIPC
(4) 实验室主任须经常检查课题进展执行情况,发现未完成计划或原方案有问题时,实验室主任有权暂时终止或取消基金资助。
征集时间:至2022年5月20日
征集要求:请参考附件格式要求申报
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100190
电话:010-82543427
E-mail:cryo@mail.ipc.ac.cn
附件:
附件1: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单元联系方式
附件2: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模板
附件3: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使用规定
附件4: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