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截止
2022年“食品安全科技保障”专项课题征集通知
资助范围:北京市
发布时间:2022-07-25
截止时间: 2022-08-12
 
 
    原文

    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提升北京食品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保障居民食品安全和膳食健康,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2年食品安全领域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具体通知如下:

    一、支持方向

    方向一 无人制售、网络销售等新消费模式食品安全检测监测风险控制

    研究内容:针对北京地区无人制售、网络销售等新消费模式,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研究和食品安全控制应用示范,开展新消费模式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研判技术研究,推动相关场景下食品安全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创新监管方式适应新发展需求。

    考核指标:围绕无人制售食品、不同类型网络销售食品、网络配送餐饮食品中的一个场景,建立危害识别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研发食品安全在线监测技术,研制集成基于HACCP的电子化产品,开发风险远程监测预警软件并在示范点示范。

    申报单位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具备课题顺利实施的人员、经费等保障条件。研究团队应具有食品安全检测监测相关研究基础,并具有相关设备、系统等研发能力。

    方向二 预制调理食品、新兴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北京市民消费需求向更便利、多样、健康等发展趋势,针对北京地区涌现的预制调理食品、新兴食品,开展食品安全标准技术体系研究,推动食品安全真伪鉴别技术、营养品质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推动新业态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技术规范制定,提升新业态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应对能力,提升北京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考核指标:明确北京地区主要预制调理食品、新兴食品等新业态食品中生物危害物分布传播规律,建立食品加工中新型风险识别模型,获得预制调理食品、新兴食品等危害识别和关键控制点技术,在相应生产线集成相关技术完成改造升级并建立示范生产线,形成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送审稿或技术规范并在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进行应用。

    申报单位要求: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牵头,食品企业参与,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新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应用,牵头单位具有食品安全国家或地方标准制订前期工作基础。

    方向三 新技术在食品安全重大活动保障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新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应用研究,基于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支持新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机器人等)应用于食用农产品、水产品、短保质期食品等现场快检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小型化、快速、高灵敏度、低成本快检设备的试制和应用;开展食品危害因子高效筛查与精准监测技术研究,推动新技术在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出可用于食品中化学性、生物性危害物现场快检设备或试剂盒等检测产品,检测灵敏度、检测精密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相关要求,检测时间<60min;开发危害风险因子精准识别技术,并形成相应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研究成果在2家以上食品企业或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应用。

    申报单位要求:具有相关领域研究基础的食品安全检测企业牵头,鼓励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研究,承担过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并具备成果应用转化工作基础。

    方向四 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应用研究,支持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开发风险预警与现场监管感知终端,开展食品安全全链条风险鉴别与溯源技术研究;研发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的食品营养智能评估和监测预警技术。推动首都传统食品和品牌食品安全智慧监测系统建设,推动冬奥科技成果在食品安全重大活动保障等场景中落地应用。

    考核指标:针对首都传统食品和品牌食品脆弱性风险因素,集成风险信息自动采集、智能风险分析、智能感知和预警等技术,开发出食品污染物智能筛查与精准溯源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食品安全风险全程监管和预警集成信息平台;研发智能感知终端,开发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人群膳食数据智能化识别、采集、分析系统。研究成果在2家以上首都传统食品和品牌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应用示范,形成能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信息系统接轨的智慧监管系统。

    申报单位要求:具有相关领域研究基础的企业牵头,鼓励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用合作开展研究。牵头企业应具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发能力。优先支持科技冬奥创新性成果应用推广,申报冬奥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相关课题需提供曾承担冬奥科技项目的申报名称及申报文本。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在北京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申报单位为企业的,注册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前。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遵守科研诚信要求。

    2.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等产学研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有企业参与申报的,其配套经费与市级科技经费比例不低于1:1。

    3.申报单位、负责人需符合《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要求。

    4.鼓励申报单位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参与课题研究。

    5.作为牵头单位限申请1项课题。

    6.申报负责人作为负责人承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课题原则上不超过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参与课题数(含担任负责人的课题)原则上不超过2项。

    7.采取在线申报方式。申报单位通过法人一证通登录“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在线服务系统”(https://mis.kw.beijing.gov.cn/)更新本单位信息后,通知申报人登录系统并绑定单位,选择对应的申报类型,完成实施方案(盖章扫描成PDF版)、财政经费预算支出计划及概算及课题简表填写并上传,同时上传申报课题所需的研究基础及成果等其他证明性材料。

    8.课题实施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每个课题财政经费不超过200万元。

    三、申报材料及申报方式

    采用网上申报形式,申报单位通过项目申报系统上填报《课题实施方案》《财政经费预算支出计划及概算》《课题情况简表》及成果附件,提交后请电话确认。网上申报截至时间2022年8月12日(星期五)12:00。联系人:王伟娟,联系电话:010-62896868-872。